紫外线治疗仪 紫外线治疗仪价格 短波紫外线治疗仪

紫外线治疗仪临床介绍
一、紫外线的物理特性 紫外线是光谱中位于紫光之外,波长小于紫光的不可见光,其波长为400--180nm,有明显的光化学效应 。
二、紫外线的波段 医学上用的紫外线分三段 长波紫外线(UVA)400-320nm 中波紫外线(UVB)320-250nm
短波紫外线(UVC)250-180nm
三、紫外线照射的“红斑”反应(达到治疗效果的必须现象)
1、红斑分级:红斑产生的时间 亚红斑 弱红斑 中红斑 强红斑 超强红斑
2、根据照射后红斑反应的强弱,病情的变化,伤口的状况,适当增加照射剂量以维持红斑反应,一般的掌握如下原则:
A、红斑反应轻微,炎症呈现被控制趋势,则每次增加2MED
B、红斑反应不明显,但炎症减轻,每次亦增加2MED
C、红斑不明显,炎症无好转,增加4-6MED
D、炎症不明显,炎症加重,增加6-10MED
E、红斑显著,停照2-3天后,重复首次计量,或增加1-2MED 感染的伤口、创面、溃疡的剂量变化
A、感染严重,创面污秽,肉芽陈腐坏死组织粘着时,增加照射剂量
B、创面逐渐干净,肉芽逐渐新鲜,脓性分泌物减少时,减少照射剂
C、创面清洁,肉芽鲜红,脓性分泌物消失,减至弱红斑量
D、创面肉芽水肿,渗出液增多,立刻大幅度减量或停止照射
紫外线照射治疗时为确保照射剂量的准确,应该密切观察照射后局部的反应,尤其是应用大剂量照射时,更应防止照射剂量过大。否则有可能引起光化学性损伤,其表现为皮肤红斑反应剧烈(紫红斑)并水泡,糜烂或创面的组织液大量渗出。处理原则立即停止照射,应用超短波、白炽灯等热疗,并保护创面。
四、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(照射后,照射局部出现红斑)- 红斑反应是紫外线起到治疗作用的必然现象。
紫外线照射人体皮肤时,可引起皮肤红斑反映及色素沉着。不同波长,不同剂量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和治疗作用不同。
1、消炎杀菌作用:在炎区进行中等以上剂量紫外线照射,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白细胞增多,吞噬病原体的活动活跃,并有促进水肿消散的作用,尤以波长254纳米的紫外线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,因此软组织感染,伤口感染时进行紫外线照射有很好的效果。
2、镇痛作用:中等以上剂量紫外线照射,可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,并促进组织内致痛化学物质排除,故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。
3、抗佝偻病作用:可使皮肤上的7—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3。维生素D3可增加钙磷的吸收,调节钙磷代谢,促进钙沉着于骨内,因此可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及成人的骨软化症。
4、促进肉芽生长:小剂量紫外线照射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,加速组织修复,伤口愈合的作用。
5、抗过敏作用:多次小剂量紫外线照射,可使人体的过敏状态脱敏。
6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:多次适量紫外线照射,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,增强对细菌病毒的抵抗力。
五、关于紫外线致癌问题
目前认为正常人体有切除性修复功能,不至于因紫外线对DNA的影响使细胞畸变,因此,一般紫外线的照射不致引起癌变。患着色性干皮症者,缺乏切除修复功能,照射紫外线有可能致癌。
六、紫外线临床上常用的一个名词--生物剂量
紫外线照射人体敏感部位皮肤(通常是腋下部位),引起红斑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,即一个生物剂量(简称:MED,通常以秒为单位)
七、掌握照射剂量的方法
紫外线应用于临床,主要是准确的掌握照射剂量,而人体耐受紫外线照射的能力是不一样的,即便是同一个人,其照射部位不同,耐受能力也是不一样的;另外紫外线照射时使用的照射器,以及照射器距离照射部位的距离都会直接影响照射剂量,同时影响治疗效果。